

眼下,
广州的天气正在慢慢变凉,
空气也逐渐干燥
干燥的秋季如何吃出健康?
这场健康养生讲座为你答疑!
干燥的秋季到了,为促进社区居民对秋季养生知识的了解,提高健康素养,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,今天上午,一场主题为“秋季当润燥”的健康养生讲座在东莞庄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,活动邀请了健康管理高级讲师蔡老师现场开设“秋季养生课”,带领街坊一起学习秋季养生保健小窍门。


老师讲了哪些干货?
一起来看看——

蔡老师首先和大家分享了秋冬季(中医)养生要点,他说,立秋后,气温逐渐由升温转成降温,虽然早晚凉爽,但白天有时气温仍较高。中医认为,热能伤津、伤气,燥胜则消耗津液。秋燥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、皮肤以及肠道等三个部位:

• 呼吸系统的秋燥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干、鼻出血,口咽干、干咳少痰等;
• 皮肤的秋燥症状表现为皮肤干燥、瘙痒甚至干裂出血;
• 而肠道干燥则是表现为大便干燥、便秘等;
• 秋燥还有可能影响其他肺腑,如伤肾肝,出现眩晕耳鸣、目干眼花、失眠多梦等,也可能损伤脾胃,造成胃痛、干呕、饥不欲食等。
蔡老师提醒,根据中医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的原则,街坊们要在秋季时节做好适当进补、平衡膳食、预防秋燥,可以根据秋天季节的特点来适当进补,为过冬做准备。




津液是什么?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,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。津液主要有滋润和濡养的功能。
津液未伤时,需要做好预防:

1)多喝开水、淡茶、新鲜果汁、豆浆、牛奶等流质,养阴润燥,防止津液流失。
2)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(生津润燥、消热通便),补充人体津液;多吃蜂蜜、百合、莲子等清补之品,顺应肺脏清肃之性。
注意:糖尿病患者不宜贪吃水果甜食
3)少吃辛辣煎炸热性食物。如韭菜、大蒜、葱、姜、八角、茴香等辛辣之品以及炸鸡腿、炸鹌鹑等煎炸食物,多食会助燥伤阴,加重秋燥。
4)重视精神调养。预防秋燥要重视精神调养,以平和心态对待一切事物,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。
5)秋季气候凉爽,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,促进血液循环,减少冬季心血管疾病发生。
注意:切忌剧烈运动,以免出汗过多损伤津液。运动后毛孔大开,此时极易被外邪入侵,运动后注意保暖,及时更换衣服。
对于已经出现津液损伤的人群,要及时调养
原则:虚者补之,忌滥补。秋燥明显者,可适服用养阴润燥之品。
想要清肺润肺,可常用雪梨、银耳、无花果、罗汉果、百合、麦冬、生地黄、沙参、川贝、甘草等。
• 遇到咽喉痛(慢性咽炎):咽痒咽干、咽部异物感、少许干咳
配以茶饮:白菊、枸杞子、甘草、罗汉果、胖大海、陈皮
• 遇到咳嗽:干咳/痰少质粘、咽痒茶饮:
1)枇杷花茶(枇杷花+蜂蜜/冰糖)
2)罗汉果茶(罗汉果+甘草)食疗:川贝、杏仁炖雪梨 /罗汉果百合汤
现场,蔡老师还向街坊们介绍了膏方的功效,“膏方又叫膏剂,属于中医里丸、散、膏、丹、酒、露、汤、锭八种剂型之一,历史悠久,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。”他表示,膏方具有体积小、药物含量高、携带方便、口味宜人、个体化强等特点,人群适应广泛,尤其适合亚健康、慢性病、儿童、女性、老年人等人群。如今不少医院都有推出膏方制作服务,街坊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前往咨询。


讲座结束后,居民们纷纷表示,这样干货满满的健康讲座对日常生活有很好的指导作用,回到家后一定会把学到的养生知识告诉家人及朋友。
各位街坊,秋季养生,
你有什么好方法?
你家餐桌喜欢什么汤?
快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