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热重点在于热上,虽然都有热,但和阴虚火旺有区别的,血热是热邪入血,属于实症,要凉血除热;阴虚火旺是阴虚不足致阴阳失衡,是虚症,要滋阴生津。下面简单从几个点说下:
血热表现、症状
1)出血
血得热则溢。出血的方式有牙龈出血,鼻出血,皮下出血点,小红点,瘀斑红斑,出疹等;出血部位取决于哪里受伤了,比如膀胱络受伤导致尿血,大肠络受伤导致便血,胃络受伤引发呕血,肺络受伤引发咳血。如果身体某处持续出血,一定要引起重视了。
2)发热
这种发热和阴虚不同,血热是持续性发热,去量下温度还不高;而阴虚可能一阵阵间断性的。
手心脚心持续性发热,脸发红,容易热&出汗。
有的是每到午后就发热,夜里就凉了。
3)烦躁不安
血脉同心相通,心藏神,血热扰动心神,使之躁动不安,心烦狂躁,爱发脾气,心慌。
更甚者,不易入睡,失眠,多梦,耳鸣耳聋。
4)易发皮肤问题
轻则皮肤潮红,出油多,长痤疮,起小红点,皮肤灼热,阵发瘙痒,用手一抓抓痕是红色的。
重则得荨麻疹,丘疹,斑丘疹等。
5)头发早白
“发为血之余”,持续血热耗损阴血,阴血不足无法滋养头发,容易早白,脱发等。
6)舌质红,舌苔黄,甚者裂纹舌,口干口渴口唇红。
7)大便秘结干燥,小便短黄。
8)经期提前且量多色深或经期延长且淋漓不断。
当然,血热者不一定呈现所有症状,如上述症状大多数对的上,要考虑是否血热了。
如果长期血热,会阳气过于亢奋,耗损阴血,导致气血不足,虽然不至于致病,但时间久了就不好说了。
血热调理
总的思路:清热凉血。
1、先把血热原因改掉
比如爱好吃油炸的,就少吃了;纵欲就要节制了;肝郁的想开点等等。
2、通用食疗
A:凉血食材
B:凉血药材,可以煮水或泡水喝
C:食疗方
鲜空心菜,荸荠若干煮汤喝。
丝瓜若干比如一斤,混合猪肉或豆腐鱼头都可以煮汤喝。
D:禁忌
既然已经够热了,就不宜再进补高热量的东西了,能戒掉就戒掉啊,忍不住也要少吃,以免火上浇油,这是原则。
勿喝太多冰水,热在血分,冷水只会伤害脾胃,问题就大了,时间久了气血不足。
少吃止痛药。
3、凉血方子
如果有点严重,纯粹的食材可能没啥感觉,可以用这些方子煮煮水喝,当然都是简单普通的。
A:藕节+麦冬+茅根,煮水喝,清热凉血。
B:茅根+丹皮+生地+芍药。
C:生槐米+百合片,泡水或煮水喝。
D:流鼻血,按迎香穴很管用,止鼻血泻火。有的用凉水拍额头也行,血遇凉则静。
提醒:脾胃虚寒的禁用。
4、特别提醒
A:任何温补的养生方式都不宜再用,比如泡脚,艾灸,晒太阳。
B:不适合剧烈运动,出汗太多,适合的运动,瑜伽,散步。
C:睡好觉,勿熬夜,熬夜熬的阴血,本来阴血被热耗损很厉害了,还熬夜,会加重。
D:勿纵欲,精血同源,保存肾精防止阴虚火旺加重血热。
E:调理血热,有的放血+拔罐,有点极端,勿轻易尝试。
F:静坐,静生阴,动生阳,是个慢功夫。
总之,血热不是病,尽量求助于食疗和生活方式调节,少吃药。但是特别提醒,很多问题表现出同样的症状,比如长痤疮,血热可能,湿热也可能,这种情况,应该再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,不能孤立的去下结论。